
试管婴儿报销!辅助生殖进医保即将起飞?
作者:上海坤和助孕中心
2022年2月21日,一则备受瞩目消息在辅助不育圈里炸出——上海16项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工程项目列入医保缴费。一时之间,引起业内人士的疯狂转贴与讨论,“没想到这么快就施行了”“这是开拓性的经济政策呀”“对业内将是重大利好”。
受到此次财经的影响,辅助不育有关概念股当日争相大涨,锦欣不育涨超8%、贝康医疗短果8%,麦迪科技、康美药业、达嘉维康、海立股份、鲁银投资、长江身心健康四支与辅助不育服务中心有业务布局/合作的股票争相涨停。
根据天津市医保局、市卫生身心健康委、市物力人社局联合下发的《有关制度化修正部份医疗服务产品价格工程项目的通告》(京医保发〔2022〕7号),对63项医疗服务产品价格工程项目展开制度化修正,并明确基本上医保缴费经济政策。在其缴费经济政策中,将急诊治疗中常见的Chambertin体外受精术、胚胎移植术、卵子混合型处理等16项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工程项目列入医保丙类缴费覆盖范围。
该新经济政策将于2022年3月26日破冰,适用于天津市15家具有辅助不育证照的基本上医保驻点的私立公立医院,其他非私立医保驻点公立医院则参考执行。
在此之后,国内没有过任何人针对辅助不育控制技术的医保工程项目,天津市的这次里程碑式,将成为辅助不育应用领域里程碑式,带领辅助不育服务从“无医可保”跨入“医保缴付”时代,缓解不孕不育家庭缴付压力,刺激辅助不育应用领域存量市场。
16项列入上海医保丙类的辅助不育工程项目,覆盖一/二/四代试管婴儿控制技术
在天津市《有关制度化修正部份医疗服务产品价格工程项目的通告》中对63项医疗服务产品价格工程项目展开制度化修正,其中牵涉辅助不育的工程项目多达53项,从产品价格最低的阴茎体积测量(15元)到产品价格低廉的电子显微镜下阴茎剖开取精术MTSA(5178元)都展开了逐个制度化订价,并对13项同样牵涉辅助不育的现行医疗服务产品价格工程项目展开了废除,“代谢”促进辅助不育下游的制度化化发展。
为实施积极再婚支持措施,通过组织论证会,在费用受控、确保医保基金可承受的基础上,天津市从53项制度化化订价的辅助不育工程项目中选取了16项牵涉人群广、用药必需、控制技术成熟、更稳定的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列入医保丙类缴费覆盖范围。在此之后,临床没有任何人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工程项目能够展开医保缴费,仅有女性不孕不育有关的妇产科检查有过医保缴费的前例。
上海16项列入医保缴费的辅助不育工程项目
医保“丙类目录”的用药工程项目是临床用药必需、安全有效、费用适宜的用药工程项目,患者接受丙类工程项目可全额列入缴费覆盖范围。在此次上海列入医保“丙类目录”的16项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工程项目中,有2项控制技术属于人工授精“Chambertin体外受精术”“体外受精胚胎培养”,1项控制技术属于二代试管婴儿“卵母细胞浆内单卵子注射”,3项控制技术属于四代试管婴儿“胚胎单基因病诊断”“染色体疾病的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囊胚/卵裂球/极体活检术”。
在产品价格方面,相较于以往,天津市本次例行调控的产品价格变化不大,基本上保持行业均价。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四代试管控制技术相较一代二代控制技术产品价格更高更贵,且以单个胚胎/每个卵的单位计费,一次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就高达4000元上下,而实际临床中患者往往会取出多枚卵子、培养多个胚胎备用,如果按照每个每次检测的标准推算,患者做四代试管婴儿的整体检测费用将超过万元以上。
所以在整个辅助不育现有医保工程项目支持下,患者单个辅助不育周期费用医保可以覆盖掉1-2万元,整个辅助不育费用可以覆盖的总额更高。
四代试管控制技术PGT-M和PGT-SR率先被列入医保缴费
值得一提的是,在列入上海医保缴费的四代试管控制技术中,并未将胚胎移植前非整倍体遗传筛查(PGT-A)列入其中。四代试管婴儿控制技术即胚胎移植前遗传学检测(PGT),业内主要划分为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GT-M、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筛查PGT-A和胚胎植入前染色体机构变异遗传学检测PGT-SR。
从此次列入上海医保缴费的3项四代辅助不育控制技术来看,其中“囊胚/卵裂球/极体活检术”即胚胎活检是四代试管婴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是从发育的胚胎中获取细胞展开后续遗传学检测的首要步骤。而同样被列入上海医保缴费的“单基因病”“染色体疾病”胚胎遗传学检测正好对应了四代试管控制技术中的PGT-M和PGT-SR。
为什么率先被列入医保缴费的四代试管控制技术是PGT-M和PGT-SR,这其实反映了国家对国民优生优育的重视。从不同PGT控制技术的适用人群差异,我们可以看到,PGT-M和PGT-SR相对于PGT-A适用的检测对象往往是那些存在再婚遗传病患儿风险的夫妇,通过PGT-M和PGT-SR分别阻断了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疾病的发生。
而PGT-A检测更多的是适用于高龄女性、反复流产、反复移植失败的患者,这也就意味着展开四代PGT-A检测前需要达到适应症的有关指标,而PGT-A检测的生理指标相较于PGT-M和PGT-SR的适用指标更为宽松,业内不同辅助不育服务中心可能对PGT-A检测前生理指标的管控松弛度略有差异,导致部份患者想要展开四代PGT-A自然流入指征评判更为宽松的辅助不育服务中心,形成负反馈。
另一层面,PGT-A适用覆盖范围更广,市场空间更大,临床普及度更高,国内也已有有关试剂盒上市;而PGT-M和PGT-SR适用覆盖范围局限,市场空间相较更小,但其产品的研发难度更高,国内也没有有关试剂盒上市,但是却对临床每个遗传病家庭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故率先被列入上海医保目录中。
2021年,我国医保已覆盖辅助不育全周期用药
在此次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开拓性列入医保目录前,我国针对辅助不育用药率先就已完成全周期药物医保覆盖。
根据2021年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581号建议的答复》,我国已将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列入医保覆盖范围。而促排卵药物往往占据辅助不育药品总费用的60-70%。
此前,我国就已将降调节药物“曲谱瑞林”、诱发排卵药物“绒促性素”、黄体支持药物“黄体酮”等辅助不育用药列入医保缴费中。至此,我国医保已基本上覆盖辅助不育全周期用药。
源起于何?出生率持续走低下释放的存量市场
“把试管婴儿费用列入医保,会有大批人生孩,多数人还是觉得费用太高,而且一次二次成功率不高,一般家庭望而却步,我就是做了四次花了三十多万,也没有成功,目前还在还债中。”在此前动脉网发布的《》一文中,有读者文末留言,针砭时弊指出辅助不育控制技术缓解中国人口形式的根源在于,患者端的缴付难题。
无独有偶,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也有很多有关将试管婴儿/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工程项目列入医保报销的建议,网友以亲身经历控诉高费用对他们做试管婴儿造成的巨大负担。
辅助不育什么价?有多贵?基于动脉网对业内专家专访获悉,一代/二代试管婴儿每个周期治疗费用是3-5万不等,四代试管婴儿每个周期治疗费用4-6万不等,一个周期需要耗时2-3个月。
但一对不孕不育夫妇展开辅助不育的实际缴付远不仅此,目前人类的辅助不育成功率约在30%-50%之间,部份患者需要经历2-3次胚胎移植才能达到的妊娠标准。也就是说,部份不孕不育夫妇在辅助不育上的花费会在10万元以上。
而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5万,夫妻两人以7万/年计算,加上做试管婴儿耗费的时间成本,远远超过了大多数国民经济的承受覆盖范围。
据辅助不育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每年展开辅助不育的患者人数约有100万,而实际中国的不孕不育人数在4000万以上,也就是说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在不孕不育人群中的渗透率不到3%,剩下97%的不孕不育患者,未在国内展开辅助不育的原因主要出于三方面:一,患者本身的身体条件不适用辅助不育控制技术;二、出于对产品价格的敏感无力承担辅助不育费用;三,选择去海外辅助不育服务中心展开试管婴儿。
此外,即便已选择在国内展开辅助不育,也有近90%的人群属于产品价格敏感型。辅助不育某中游服务平台方介绍,平台用户在选择展开辅助不育服务中心医院时,绝大多数人最看重的要素是:产品价格与成功率;仅有10%产品价格不敏感人群首要注重要素为服务质量、就医体验。
由此印证,产品价格是阻碍辅助不育存量市场空间释放的重要诱因之一。在中国出生率持续走低,老龄化趋势越发严重的背景下,辅助不育控制技术成为缓解部份人口压力的手段之一。首先,国家需要释放这部份“想生不能生”人群的再婚力,大力扶持辅助不育控制技术的发展;其次,再让那部份因为经济压力望而却步的不孕不育患者,可以通过医保缴费缓解缴付压力,刺激再婚的存量市场。
医保之前,辅助不育商业保险是缓解缴付压力的新尝试
面对业内一直存在的辅助不育费用昂贵的难题,辅助不育中下游平台/机构曾积极联合商业保险推出辅助不育商保,这成为医保之前患者缓解缴付压力的主要手段。
辅助不育商业保险承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保成功、保并发症、保行程(海外)、保意外等。其中保成功的险种最多且最受欢迎,顾名思义是不限患者的胚胎移植次数,直至患者顺利妊娠,再婚下一代。例如在一些新成立的辅助不育服务中心,为了吸引客流,就曾有过推出8.8万包成功的辅助不育套餐。
然而,辅助不育商业保险在实际的破冰中并没有想象中的作用巨大。据业内人士透露,辅助不育商保机构出于风险控制,往往会对承保人有着各种条件限制,例如将35岁以上的高龄妇女排除在参保对象之外,这就限制了绝大部份由于年龄增加导致需要展开辅助不育的患者参保的可能,而这部份正是四代试管控制技术的主力消费群体。
进医保后带来百亿存量市场,辅助不育集采是否会提前?
根据2020年底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信息预测,2023年我国不孕不育率将增加至18.2%,以该数据推算,我国不孕不育患者数量已超过5000万。但这5000万的患者中,辅助不育控制技术渗透率实际不足3%,每年临床仅有100多万的不孕不育患者选择使用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孕育后代。
以有主观再婚意愿的不孕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前文已分析这部份人群未展开辅助不育再婚的三点原因,其中产品价格成为阻碍辅助不育再婚的重要因素。此次上海将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列入医保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未来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工程项目全面列入全国各省医保,以天津市缴费工程项目为例,单个周期能够覆盖约20%-40%的费用,极大缓解用户的缴付压力,我们合理推测,这将刺激我国辅助不育临床渗透率极大提高。
目前的临床辅助不育渗透率不足3%,如果全国推行类似医保经济政策,缓解缴付压力后,我们以提升1%的渗透率为例,临床辅助不育服务中心将新增50万的潜在用户,以10万作为客单均价推算,保守估计整个市场也将迎来500万增量空间。辅助不育上游器械厂商笑言,无论新增的空间是多少,不可否认这次辅助不育进医保会刺激现有市场的扩增,这对他们上游辅助不育器械耗材的开发是重大利好的,将提高产品销量。
不过,该厂商也提及了自己的担忧,未来如果辅助不育器械大面积进入全国医保,那么辅助不育集采的时代也会提前到来。“辅助不育集采打掉的是中间商/经销商的差价,直接对接医保局订价,相对我们国产ART品牌而言也带来另一个利好。”该厂商解释,“海外ART品牌相较国产品牌的在中国经销的成本必然更高,而如果辅助不育行业真的面临全面集采,这也不失为国产品牌弯道超车的机遇。”
辅助不育集采带来的是厂商经销模式的变化,在患者端至少节省30%-50%的价格差;在这样的背景下,厂商的成本控制、核心控制技术把握将成为未来角逐的关键。
上海之后,下一个辅助不育进医保的省份可能会是哪?
上海作为中国首都,起到带头作用,引领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工程项目进入医保缴费;而同期,人们也开始关心辅助不育控制技术下一步,何时能够全面进入医保并在全国推行。从近一两年的人大建议及其各省份回应来看,以广东、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可能成为下一个辅助不育控制技术进医保的省份。
早在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高莉提交了一份有关“不孕不育症”辅助治疗列入国家医保提高人口增长的建议,届时国家医保局回应“在用药工程项目方面,将指导各地,立足‘保基本上’的定位,在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把医保能承担的控制技术成熟、更稳定、费用受控的治疗性辅助不育控制技术按程序列入医保缴付覆盖范围。”
同样,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有关网友提出将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工程项目列入医保缴费覆盖范围内的有关建议,我们从已回复的部份建议答复中可以窥见五二,有网友留言“支持三孩经济政策,建议广东省先行一步将不育辅助(试管)列入医保缴费。”广东省委办公厅信息综合室回复“感谢您有关将不育辅助(试管)列入医保缴费的建议,我们将转有关部门研究。”
不过也并非所有省份都有规划推进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工程项目进医保,这个关联着当地医保局的医保基金余额等因素。例如河南医保局也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回复道:当前河南还没有能力将医保缴付覆盖范围扩大到辅助不育,还只着重满足基本上医疗需求;河南医保局医保基金只是“略有盈余”。
由此可见,下一步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工程项目列入医保一时之间还不会在全国大覆盖范围覆盖实行,北上广深等医保基金能够支持的一线城市将有可能成为辅助不育控制技术工程项目进医保的第一梯队城市。